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捐赠被指仅关注基础设施捐者多冠名教学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9: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希望工程2.0版:拯救乡村阅读
在希望工程开展的第23个年头,10岁的农村女孩彭梦霞收到的礼物不再是文具、书包,或者食品和衣服。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她和她的同学们获得了30多本课外书。
自打这些包着黄色牛皮纸的新书被送到学校图书馆,这个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小学生就忙了起来。她是班里的图书管理员,每到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都要急匆匆地从图书馆把一摞书抱回教室。
面对同学们的争抢,个头矮小的她还会颇具威严地用一根竹节教鞭在讲台上使劲敲两下:“排队排队!”
这些包括《彼得·潘》、《草房子》、《城南旧事》在内的两万多册图书,来自希望工程的“快乐阅读”项目。在此之前,这些身处山区的7000多名小学生,收到的援助大多是一对一的助学金、体育设备,或者是新校舍等物质资助。而这一次,他们得到了更为“内在”的帮助。
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看来,如今的希望工程,已经从关注农村儿童的教育起点公平转向过程公平,从物质资助转向精神层面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
“我们不仅要给农村孩子送去适合他们的优秀儿童读物,更要帮他们寻找真实可感的读书乐趣。” 涂猛说。
教育资源没有跟上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
彭梦霞喜欢读童话书,有时,她会把语文书的封皮套在课外书上,想用这样的办法“骗”过老师。不过,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学校的图书馆只有成语故事和作文书,她“读不进去”。在家务农的父母倒是偶尔会去学校拐角的小书店里转转,可他们带回来的,大多是些课程的辅导书。
如今,她终于能读到来自德国的科普读物《101个水的实验》。从书中看到“在肥皂泡中加糖会吹得更牢”时,她趁父母不在家,从厨房里偷了点糖,自己也试了试。
至于试验的结果,这个女孩腼腆地一笑,然后小声回答:“有点牢固。”
她的同学们也迷上了这些从没看过的课外读物。每到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彭梦霞都要早早地跑进图书馆,踮起脚尖,把大家点名要看的书,从那些“比自己还高的书架”上抱到教室里。
和她同年级的女生陈莉华更喜欢那些“看起来有点弄不懂”的书。她喜欢童话世界里的彼得·潘,喜欢北京城南的小英子。她对大山外面那个遥远的世界充满了疑问:为什么彼得长了一双翅膀?为什么彼得的保姆是一只狗?为什么《城南旧事》里总有一个陌生女人站在门口?
她还告诉采访的记者,自己不想长大,不想和童年告别,就像童话世界的那些同龄人一样。
在此之前,这些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读到这些。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常被称为集“老、少、山、边、穷”为一体。这里的25所小学,很多位于交通不便的深山。尽管近些年依靠“希望工程”和社会各界的资助,崭新的校舍、干净的厨房和平坦的操场相继在乡村里建成,但教育资源并没有跟上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坐进新教室的孩子们,仍然有更多渴望的东西,比如课外书。
根据青基会的调查,对于山区小学生来说,城市里寻常的书籍,也是一种异常珍贵的资源。因为缺少课外读物,有的孩子偷偷拿过同学课桌里的连环画。甚至,很多孩子都承认,自己的“课外读物”之一,是家里电器的说明书。
为解决乡村小学遇到的这些困境,今年4月,青基会面向中西部小学生开始推行希望工程“快乐阅读”项目。项目通过捐赠人文、科普等类别的30种儿童文学读物,帮助当地学校图书馆进行“软件升级”。而彭梦霞所在的五峰县,是项目的第一个试点。
新书送达学校的那一天,西流溪小学五年级的方毅正在操场上打球。看到载着书的小货车开进学校,他立马放下篮球,帮忙搬起书来。如今,这个喜欢运动的小男孩常常捧着书,选择图书馆里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他说,那是他“过得最快的时光”。
在这些书本的字里行间,方毅看到了很多之前从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从学校回来,兴奋地拽住妈妈:“你知道鲁迅是谁吗?”
在当地魔芋厂上班的妈妈被问得一头雾水:“是鲁班的师傅吗?”
“不是!”方毅有点骄傲地说着,“他是个作家,毛主席对他评价很高。”
这个农村孩子甚至在书里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他想去埃及金字塔探险,试试他从书里看到的法老“诅咒”到底灵不灵验。尽管在现实生活里,他唯一去过的城市,是80公里外的宜昌。
当地一位语文老师说,阅读改变了学校的文化生态,“低成本的方式同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成才。”
捐助者显然更愿意为一座教学楼冠名,而不是几本书
不过,如此重要的精神世界,在中国的农村却长期遭遇被忽视的命运。
根据青基会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五峰县80%以上的家庭存书量不超过50本。大多数家长表示,偶尔买一两本书还可以,但没有能力买更多课外书。一所距县城中心70公里远的小学里,只有7.1%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读课外书。
更何况,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大多去了县城的小学。而那些留在乡村学校里的孩子,对于课外阅读的需求大多无力负担。
一位乡村小学老师曾经希望做出点可能的尝试。她要求班上的25个同学,每学期从家里带来一本书,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换,“相当于每个孩子都有25本课外书”。
不过很快,这个计划遭到家长们的强烈反对。“一些学生的家庭条件非常不好,连每年进县城都是有次数的,更别提买书了。”这位老师叹了口气说。
在当地一位曾经的乡村小学校长看来,依靠外界捐赠的资金,农村的校舍大多越来越漂亮,可图书馆、教师培训等软件建设却跟不上:几万块钱建起的实验室,里面没有足够的设备;有人捐钱修塑胶跑道,但是球架得自己去筹钱;学校的教室足够多,却找不到愿意留下来的高质量的老师……
“捐助更多关注的是基础设施,教育公平只是落实在硬件上。”他说,“捐方显然更愿意为一座教学楼‘冠名’,而不是几本书。”
在全部的捐赠内容中,图书几乎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项。五峰县任和坪小学的图书馆里,大多还摆着十几年前应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检查而配备的书。这个藏书量8000册的图书室,最显眼的藏书,是书架上整整一层的《中共五峰简史》。至于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小博士知识文库丛书,则是1999年的旧版。因为年深日久,书脊都已经被磨破了。
曾在五峰县教育局工作的一位官员说,过去曾有一些机构要给山区里的孩子们捐书,但那些书很多都是出版社的库存,不一定适合小学生。有时,捐方甚至会在捐赠之外提各种各样的附加条件,比如“见见市领导”。
事实上,在实施希望工程“快乐阅读”项目之前,青基会宣传活动部部长顾蒸蒸也曾被公益界的朋友泼冷水:“捐书不像建一个图书馆,实实在在的,见效也快。”
不过,顾蒸蒸依然坚持,很多小学校长所呼吁的“给我们也捐点书”,是如今乡村更为需要的帮助。因为一本书给孩子带来的收益,是“打一场篮球、吃一次饭所不能比的”。
“教育公平不应该仅仅落在起点公平上。”顾蒸蒸说,“农村学校也应该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
阅读是乡村小学实现弯道超越的最好办法
两万多本课外书被送进学校之后,顾蒸蒸很快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一次,她到五峰县一所村小调研。当她站上讲台,向小学生询问“读课外书对你们有什么帮助”时,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写作文”
“读书就是为了写作文吗?”她问。教室里一片沉默。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调研中发现,这些生活在农村,由爷爷奶奶“隔代照顾”的留守儿童,很难在学校外获得课外阅读指导。
“那些东西自己有时候都不太懂……”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说。
在学校里,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则是要求写读后感,或者摘抄好词好句。尽管他们早就注意到,“只要让孩子写读后感,他们就会反感阅读”。
为了让这些课外书真的用起来,而不是锁在图书馆的书柜里当摆设,顾蒸蒸觉得,首先需要上一堂阅读课的,不是五峰县7000多名小学生,而是这里的小学老师。她请来的培训专家,是“快乐阅读”项目组专家团队成员、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林。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研室的编辑,曾参与语文教材的编写。
这场带点儿“摧毁”性效果的教育实验也是援助内容的一部分。
两天的培训中,王林给这些语文老师熟练地算了笔账: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六年应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如果把配下来的30本书读完,大概就有300万字,比课程标准规定的还翻了一番。
“不要和城市小学比塑胶跑道和多媒体教室,阅读是乡村小学实现弯道超越的最好办法。”他站在讲台上一挥手,鼓励这些老师。
为了活跃气氛,王林还让一位男老师走到讲台前,大胆地说出反对意见。对方也没有客气:这样的课很好,可是很难实现,因为考试里不会有这些内容。
王林没有回应这位老师的抱怨,他只是希望这些老师回到自己的教室后,也不要排斥孩子们的不同答案。
“我们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回答一定是‘喜欢’。这样的异口同声抹杀了孩子们的个性。”他说。
最后,他让在座的老师为《安徒生童话》设计一堂阅读课,他在投影仪上给出一个供参考的开放式问题:“如果王子亲吻白雪公主时,王子打了一个喷嚏……”看到这里,坐在下面还有些拘谨的老师忍不住乐了。
如今,这堂特别的阅读课已经写进五峰县25所小学的课程表。每周,这些孩子有机会在一起,共同在正式的课堂上,阅读一本“课外书”。五峰县实验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还向她的学生们宣布:以后再也不用写读后感、摘抄好词佳句了。说完,坐在下面的58名学生欢呼起来。
这位山区老师事后感叹,原来农村学校滞后的不仅仅是教学硬件,还有教育理念。
当然,受到“升级版希望工程”影响最深的,还是彭梦霞和她的同学们。在阅读的世界里了解大山以外的世界之后,他们的梦想也突然变大了。陈莉华已经开始琢磨着,有机会去“科技发达”的美国看一看;而同样读六年级的小女孩游红艺则希望,自己能够像鲁滨逊那样,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开启更精彩的旅程。(中国青年报 王晶晶 (微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重庆律师热线:15902340199 -QQ:896895738    

GMT+8, 2024-11-1 15:30 , Processed in 0.1862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 vpe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