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RFGTgf 发表于 2012-7-12 09:11:51

李克强: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地方政绩考核

  中新网6月27日电 中国环保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李克强指出,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以下是讲话全文:
  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李克强
  2010年,联合国大会把2011—2020年确定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国务院成立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去年6月,国务院决定把“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这表明了我国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今天,我们召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审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任务分工》(以下简称《任务分工》),研究部署近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一样,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近年来,我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各有关部门、各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等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协调机制。制定实施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等规划,初步形成了法规和政策体系。
  二是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举措。在保护森林、草原等方面实施了一些重大工程,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设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640个,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9%,超过世界平均12%的水平。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了一批生物资源库。通过重点调查,初步摸清了我国重要生物资源种类和分布状况,建立了一批基础数据库。
  三是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生物安全议定书》、《名古屋议定书》等国际规则制订,开展了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中美等大熊猫合作研究、中日韩朱鹮保护合作、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区合作等一系列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能力建设合作。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80%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稳中有升。大熊猫、金丝猴、老虎、朱鹮、扬子鳄、藏羚羊等繁育种群持续扩大。10余种野生苏铁和200余种野生兰科植物得到保护。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些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部分物种濒危程度加剧,少数地区外来入侵物种呈现扩大蔓延之势。还应看到,我国生物资源底数不清,监测监管能力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投入不足等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二、深刻认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拥有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动植物种类多,分布广,特有物种繁多,生物遗传资源丰富。这些都是我们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下降的趋势,一些高等植物受到不同程度威胁。总体上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当代及子孙后代的福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价值,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方,往往也是生态环境好的地方。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水里是不是有鱼、天上的鸟是不是增加作为判别生态环境是不是好转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努力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宜居空间,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生物资源是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源,生物工程处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生物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资源的拥有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基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生物遗传资源越来越具有重要价值,成为世界各国资源争夺的新领域。我国传统中药大多来源于动植物。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有赖于各类生物竞相繁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多样性世界。缺少了生物多样性,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有可靠的保证。
  第三,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当履行的国际义务。每个国家的生物都是全球生态系统整体链条上的节点,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球60%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或正在以不可持续的方式被利用,20年来世界生物多样性已下降12%,其中热带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高达30%。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从1970年至2008年,陆地物种减少了25%,海洋物种数量下降了20%。这种状况不断警示着人类,必须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承担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责任。
  从未来发展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问题一样,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挑战。生物多样性问题越来越成为开展国际交流对话的重要议题,越来越成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重要领域。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难以估量,据一些专家预测,其开发利用将会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未来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甚至会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总之,我们要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我们参与国际新一轮经济和产业竞争的需要,也是维护和保障我国长远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我们自觉主动的战略选择。
  三、全面组织实施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
  我们审议了《行动方案》和《任务分工》,确定了10个主题,这勾画了我国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蓝图。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动员全国上下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这一战略行动。有关部门要按照《行动方案》和《任务分工》,积极组织实施,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是:到2015年,力争使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能力,实现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四、突出重点全面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必须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全面提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的同时,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好重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主要是三类: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典型生态系统与关键物种分布区;生态功能重要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保护好这些重点区域,也就保护了我国绝大部分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确定了大兴安岭区、三江平原区、祁连山区、秦岭区、南海区等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其中32个陆地重点区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4%。对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要划定生态红线,禁止与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冲击大的一些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以及矿产、旅游、能源等开发活动,要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因素,落实生态恢复责任。
  二是抓好重点物种的保护。野生物种灭绝在全球呈现加快趋势,这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物种生存,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如我国长江中的珍稀水生生物已经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对重点物种的保护力度,尤其是保护好我国珍稀濒危、特有生物物种,把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切实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改善珍稀濒危动植物生存环境。建设重大工程时,也要考虑到物种保护。如在与长江相连的湖泊设置水闸,就要考虑物种的洄游问题。
  三是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要在继续开展原有生态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抓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合理规划迁地保护设施建设,加强生物遗传资源库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保护能力建设。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与减贫示范,全面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加强生物多样性监管,包括生物物种资源进出境监管、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能力。这些基础性工作对当前是必要的,对未来更具有长久意义,要舍得花力气投入。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保护工作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从当前看,最重要的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要注意做好生物多样性地区扶贫开发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使相关地区、相关群众不因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受到经济损失,反而能公平分享到保护带来的好处。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财税体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和制度支持。特别是对国家确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要加快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财政部要抓紧研究继续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及相关问题,总结地方试点工作经验,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国际性课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我们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在流域、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继续开展熊猫、朱鹮、东北虎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国际保护合作。与世界各国互相学习借鉴保护理念和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在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生物资源。这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物产业的发展。《“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生物资源合作开发利用,推动生物产业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注意防范生物资源流失。加强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积极改良品种,主动申请国际专利,以开放的视野做好保护工作。要积极做好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的准备,既彰显我负责任大国形象,又维护好我国权益。
  六、认真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有关部门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工作到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要切实承担起这项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环境保护部要发挥牵头作用,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林业局等有关部门要在做好各自分工任务的同时,加强对地方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地方政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编制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二是措施到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企业也应该在发展生物产业的过程中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要加快出台完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措施。
  三是责任到位。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建立战略行动计划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评估考核机制。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探索进行试点,推动这项工作的落实,并定期向国务院报告相关情况。通过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历史性的进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克强: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地方政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