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ffsss 发表于 2012-7-10 20:59:24

异地高考即将破冰北京上海或难复制山东模式


异地高考即将“破冰”
中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记者崔天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一次调研中透露,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经同意,并将会“适时发布”。
杜玉波表示,这个意见会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而方案的具体内容,杜玉波并没有透露。
换句话说,在今后的高考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就有机会跟本地的考生走进同一个考场,在同样的考卷上作答,面对的也将是同一条分数线。
此前,山东省已经宣布完全开放本省高考的户籍限制,那么山东模式能否为北京、上海所复制?开放异地高考还有哪些问题必须解决?
虽然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做完上述表述之后,立刻又强调说“异地高考方案还要根据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来具体制定”,但是这些限制条件已经迅速被无数打拼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家长们的欢呼淹没了。在他们看来,像2014年的山东省那样,完全打破户籍限制的异地高考模式就要在全国推开了。
其实早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荣兰祥就曾经表达了完全一致的看法:
荣兰祥:我认为山东带了一个好头。这样做是给全国的农民工孩子参加高考的问题打开了一个缺口,大家都应该这样做。
荣兰祥代表口中的“大家”主要指的是北京、上海这两个随迁子女人数最多,也受到非户籍家长施压最多的城市。不过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的看法却实际了很多:
熊丙奇:北京和上海显然不可能完全复制山东的模式。因为山东这种完全取消户籍限制的做法只适用于它这种高考竞争激烈、外来人口少的地方。而对于外来人口很多的北京、上海,简单地取消户籍限制的话,必然会产生其他的很多严重问题。
实际上,透露出“异地高考破冰”口风的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本人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特别谈到了北京和上海的问题:
杜玉波:既要解决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又不能损害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难就难在这个“既要”、“又不能”。
荣兰祥:关于这个农民工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人家父母在这个城市,你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人家的孩子(在这里高考)?
荣兰祥代表的疑问,也是所有随迁子女家长的疑问。为什么我在北京工作,我的孩子却不能在北京高考?北京家长赵先生是这样回答的。
赵先生:因为任何一个环境,它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有它的限度和饱和度的,北京也是。就目前的北京来讲,现在每年高考我们自个儿的考生是7万人,如果把各种外来人口的孩子都算上,就变成70万人了。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北京孩子来讲,上大学的机会一下子就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了,这个我觉得不大合适。
数字是理性的,而北京市民冯先生则感性地表达了他的担忧。
冯先生:外地朋友建设这个城市,为这个城市做贡献,一方面是他们热爱这个城市,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里有更多的资源。从心情来说,我们爱这个地方,跟其他地方的朋友爱这个地方的感觉没有那么一样。
曾小姐从小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在北京上小学,中学,但高考之前她必须要回到老家。她给记者讲述了她高考时的“折腾史”。
曾小姐:我父母很早就来北京做生意了,所以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跟着父母来北京定居,也在北京上学。但是我父母的户口都在江西,我的户口也一直在江西,所以按照当时的政策,高三的时候我必须回到原籍江西去参加高考。
北京与江西,虽然同是高考,却让曾小姐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同:
曾小姐:北京相对来说比较注重素质教育,当时我在北京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成绩还挺好的。回去却落差很大,成绩很一般。比如说能在北京上一本的话,可能在江西只能上二本,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吧。然后生活方面也很折腾。
为了解决类似曾小姐这样的烦恼,教育专家熊丙奇建议,除了试水异地高考之外,多多开放进入大学校园的大门,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熊丙奇:要真正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我一直认为它应该跟高考制度改革相结合,尤其是推进基于全国统一测试基础之上的自主招生。实际上就打破了现在的集中录取制度,也就使得现在的高考户籍报名制度失去了根植的土壤。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既能够推进高考改革,同也能更大程度地实现高考公平。
不管怎么说,在开放异地高考的问题上,各方之所以如此谨小慎微,正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复杂性。教育公平必须实现,各方利益也必须兼顾。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妨祭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法宝,在充分考虑到各地的特殊性的同时,一边加大教育投入、一边缩小各地教育资源差距,这才是融化异地高考坚冰的那团最热的火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异地高考即将破冰北京上海或难复制山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