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15周年:香港系现实世界的东方神话
(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中国聚焦)香港:一个现实世界的东方神话新华网香港6月30日电(记者 陈斌华 刘畅 林建杨)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与环球贸易广场这两栋摩天大楼遥遥相望,当中是“小河弯弯向南流”的维多利亚港,一艘艘大型货轮穿梭往来。
从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的办公室凭窗远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标志性景观尽收眼底,当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西方主流媒体:香港比回归之前更具活力
张志刚的办公室位于香港中银大厦。大厦1989年落成时,是香港第一高楼,现已退居第四。目前香港前20高的摩天大楼中,有18栋是1997年7月1日之后建成的。
15年来,与天际线一起悄然变化的,还有“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的研究课题。
“1997年之前,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平稳过渡,比如货币如何发行、土地如何安排,等等。回归之后,我们开始研究香港与内地的融合问题。目前,我们研究的是如何从国家发展的大棋局中,寻找香港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张志刚说。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首次就香港前途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会谈。邓小平明确表示,收回香港主权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并承诺保持香港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后来被媒体形象地比喻为“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一国两制”在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因此被国际社会和许多香港人视为天方夜谭。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回归前被记者问到“对1997年后香港继续使用港币怎么看”时,他断然答道:“我不管你‘一国两制’,或者是一国若干制,一个国家里面不可能有两种货币并存,而且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发行制度下的货币。”
“香港之死”,这是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一期封面报道有点“瘆人”的标题,作者预言回归之后香港将“玩完”。
香港社会也感觉“大限将至”。邓小平与撒切尔会谈之后,港交所的股值大跌四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约有五六万香港人移民海外,一些港人甚至提出要集资购买一块遥远的土地充当“避难所”。
今天再看当年的恐慌,许多香港人感到很可笑。回归15年来,港交所不仅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之一,IPO融资总额已连续3年名列全球第一。香港“马跑得更欢、股炒得更大”,香港人移民海外现已每年降至7000人左右,而从海外“回流”的人数远超于此。
在国际知名机构的评选中,香港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最自由经济体、亚洲最具活力城市……尽管遭遇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冲击,但从2004年到2011年的8年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5%,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近2倍。
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看走眼”的《财富》在相关报道中坦承:“好吧,我们错了!”而在回归15周年前夕,西方主流媒体不得不承认,香港比回归之前更具活力。
曾荫权:“我们的核心价值未有任何削弱”
回归之后,曾有来自42个不同专业的香港学者,共同对香港的“核心价值”进行了概括: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诚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个人和恪守专业。
2011年11月,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发表任内最后一次施政报告。他指出,回归以来,香港人有忧虑,恐怕核心价值不保。但事实证明,我们的核心价值未有任何削弱。
回归以来,香港已举行了4次行政长官选举。在今年3月举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中,寒门出身的梁振英当选,实现真真正正的“香港梦”。
根据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议,香港在2017年可以普选产生行政长官,在行政长官实现普选之后,可以普选产生立法会全部议员。2010年6月,香港立法会以超过全体议员总数三分之二的绝大多数票赞成,通过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香港政治民主的发展,与回归前港督由英国政府派任相较好比“两重天”。
而就在香港回归15周年纪念日,特区官员出身的陈冯富珍将开始自己的世卫组织总干事第二任期。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下,这位香港女性成为担任联合国专门机构“一把手”的首位中国人。
“我们在1982年看1997年,对许多‘一国两制’落实的问题,如何保住香港的稳定繁荣,心中无底。我们不知道一个国家内是否真的可以有两种货币,有两种护照,但我们坚持目标,我们做到了。”香港媒体这样写道。
周南:“历史上没有的并不等于今天和未来不能有”
“回归之前部分香港人有一种心态,希望历史凝固,只看到香港和国家的差异,看不到香港回归后的机遇。”张志刚说。
现在,香港社会不再只强调“不变”,即将就任行政长官的梁振英就提出,香港要稳中求变,推动香港继续进步。
“香港百多年来由渔港、通商港,变成世界工厂,再蜕变成金融中心,就是靠港人的灵活多变,每次都能顺势而起。”曾荫权在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说。
香港要“顺”的,就是中国迅猛发展的大势。15年来,中国的崛起不仅给了香港发展广大的“福地”,而且每当香港遭遇危难,中央政府总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至今已出台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放赴港个人游、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等数十项措施,在危难时刻给予香港最有力的支持、最温暖的拥抱,帮助香港转“危”为“机”。
2011年8月美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三个月后,曾荫权曾担忧香港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可能在未来经历几个季度的艰难时期。但时隔半年,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情已释然:“到目前为止,香港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在这场金融海啸中倒闭,没有出现大的金融风险。”
他说:“我们背靠祖国,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在最困难的时期,香港没有融资的困难。1997年以来,香港的信贷评估连升三级,这也是‘一国两制’的成果。”
在香港回归进程扮演重要角色的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回忆说,中英谈判初期,英国代表公然说你们这个“一国两制”是乌托邦,行不通。“我驳斥他,不要忙下结论,将来让实践来证明。历史上没有的并不等于今天和未来不能有。”
阳光照映着维多利亚港两岸。曾荫权在回归15周年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未见过如此成功的案例。‘一国两制’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它在近15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三赢局面——国家赢了,港人赢了,世界其他国家也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