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人民日报6月13日署名文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考
(任理轩)
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不同层面的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概念的明确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这一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而不断完善,就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制度的作用无可替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制度的根本保障至关重要。这一制度,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的,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长期以来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的高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整套制度体系,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不同层面的制度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构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层面的制度,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根本层面的制度,就是在制度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反映了制度体系的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体现了制度体系“质的规定性”,是一种制度体系区别于其他制度体系的主要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层面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之所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层面的制度,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政体,提供了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途径和方式,与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这一根本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它、不断完善它。
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基本层面的制度,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基本层面的制度是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基本层面的制度主要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合作型政党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选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基层民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基本经济制度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断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反映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性质。我们必须在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采取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作为具体层面的制度,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层面的制度由根本层面、基本层面的制度派生出来,是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实现根本层面、基本层面的制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需要由具体层面的制度来确定具体的组织制度、管理权限、运转方式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体层面的制度是指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这些具体层面的制度,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可以也应该随着实践的发展对具体层面的制度中某些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改革创新。如果具体层面的制度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就有可能妨碍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立制度,并通过各种法律规范为不同层面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法制环境。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确立制度,使制度更具权威性、稳定性。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长远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法律规范,为不同层面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植根于中国社会,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广泛的途径和便捷的方式,人民可以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表达各种意愿、反映利益诉求;它通过各种制度设计让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它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创造潜能;等等。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了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这一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我们党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生机、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多,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些发展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价值取向。为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强调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同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都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强调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坚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在强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坚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各种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一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强调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实现正确的集中,保证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这一制度优势有利于中央政令统一、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一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各种经济政治社会资源迅速组织调动起来,快速高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完成各项重大任务。近年来,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这种特点和优势,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妥善应对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国家统一与保证各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相结合,使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保证了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那种你上我下的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一党制那种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概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并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
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不是自然的产物,它形成的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丰富实践。马克思指出:“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恩格斯也认为:“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也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也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见,制度是实践的产物,没有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立足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与理论之间存在难以分割的紧密关系。制度的形成既以一定的实践为基础,又需要一定的理论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形成了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比如,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在理论上突破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误区,深刻认识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我们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了一系列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对制度建设的指导作用,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而不断完善,就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