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上半年施政关键词:稳增长抓党建促改革
中新网7月19日电(记者 吴博) 2012年已经过半,今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何“稳重求进”是中央高层密集调研考察的重点。此外,在十八大召开前夕,高层有关党建、改革等的论述,也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高层密集调研聚焦稳增长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今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定为“稳重求进”。年初,中国把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下,如何完成既定目标,成为决策层施政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半年两次集体学习均与经济工作有关。2月份的学习内容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调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5月份政治局再次集体学习,主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具有支撑引领作用。政治局今年上半年曾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在7月份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6点意见。强调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
围绕当前经济形势,除了在宏观层面进行部署,中央领导人还亲赴各地考察调研。半年间考察足迹遍布湖北、云南、河北、福建等多个省份,把脉经济运行。而调研内容涉及稳增长、扶贫开发、农业生产、房地产调控、保障民生等多个主题。
高层调研的地区遍布东南西北,呈针对性、多样性等特征。既有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也有甘肃、宁夏等欠发达地区;既有在辽宁、吉林等地强调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又对中部湖南、河南等地保持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分析认为,中央高层半年间考察互有侧重,了解实际情况和民众所需,不仅有助宏观决策判断,还将强劲推动有关政策的落实,统筹均衡发展。
7月,作为前半年工作回顾以及后半年工作部署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周之内先后赴江苏和四川调研,期间分别在南京和成都召集了10个省区的负责人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研究如何做好下一步的经济工作。考察间隙,他还在京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温家宝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仍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稳增长政策措施正在见到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他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切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加强党建强调保持纯洁性 学者称更具针对性
加强党建工作是2012年中央工作的一大重点,而在高层在半年来多次就党建的表述中,“纯洁性”成为关键“热词”。
年初进行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提出,全党要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
胡锦涛在这次讲话中七次提到“纯洁性”,被认为有着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充满了严厉的警告与危机意识。学界分析认为,无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是经受“四种考验”、抵御“四种危险”,抑或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时代课题,纯洁性建设在全党中逐渐启动,这将使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更加有针对性。
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发表题为《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的讲话,详细阐述了“党的纯洁性”的内涵,并就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在5月举行的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并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而又常新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地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研究。
张希贤说,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问题。先进性是怎样肩负起党的历史使命的建设,主要的说是推动事业发展。而纯洁性是怎样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问题,此外还有与时俱进、不断给政党增加时代本质特性的问题。
“先进性建设是方向,纯洁性建设是保证。纯洁性建设是解决党自身的肌体健康问题。加强先进性建设是与国家发展同步。”张希贤说。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改革话题再升温
今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20周年。随着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各界有关“改革”的思考探索不断。
在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胡锦涛在参加地方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把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而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近60多次提及“改革”一词,彰显出决策层面对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坚定态度。
深化改革成为了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评论认为,这传递出的一个强烈信号就是深化改革成为了共识。而享受了三十多年改革红利的中国,下一步怎样突破改革过程中的瓶颈,就成了决定中国未来的一大关键命题。
在有关“改革”的声音中,《人民日报》上半年陆续发表的《深化改革认识论》系列文章,尤其引人注意。这组文章从改革愿景、实施步骤到改革风险与决策者意志,全方位回应全社会关切。其中题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文章,直言“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并称,“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些表述,均引起海内外舆论关注。
张希贤表示,改革话题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现在确实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三十年过去了,存在着怎么正确认识的问题。目前,无论是从执政上来说,还是从社会心态来说,都处在深化改革的十字路口上。
不久前,《人民日报》再次在纪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诞生20年的文章中写到,要深化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只有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妥善化解‘成长的烦恼’,穿越改革深水区的暗礁和巨浪。”
分析指出,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是中国当前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方面的改革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将有效带动其他领域其他环节的改革不断深入。
根据部署,中国今年将在6大领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半年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全面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如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成立等,此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已经公布,教育、住房、食品等领域改革也在提速。
分析称,随着更多措施的出台,改革应更敢于调整利益关系,做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加减法”,尤其要调整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整既得利益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
页:
[1]